关闭
党团建设

社会实践①| 以青春之力守护千年城垣记忆

时间:

2025-08-15 来源: 信息工程学院 作者:

 

 

以青春之力

守护千年城垣记忆

  为深入挖掘南京城墙历史文化价值,助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,2025年6月10日-7月20日,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以“城墙古韵传承,志愿筑梦新程”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

  27名讲解志愿者,32名引导志愿者,通过专业讲解、秩序维护、游客引导等12次志愿行动,服务时长290小时,参与人数达160人次。在历史与现代的对话中,让城墙文化焕发青春活力。

专业讲解:

让文物“活起来”“讲起来”

  志愿服务中,志愿者们各司其职,以“讲解+服务”双线模式展开实践。负责讲解的成员依据排班表,轮流为游客解读“旷世城垣——南京城墙历史文化陈列”等核心展厅。他们从城墙建造的历史背景切入,结合“糯米灰浆”这一古代“黑科技”工艺、现存城砖实物与3D复原模型,生动阐释城墙作为军事防御体系与城市规划典范的双重价值;针对青少年游客群体,他们则化身“历史故事官”,通过AR复原场景(如明代城墙修筑现场、攻防战役模拟)将静态文物转化为动态叙事,并严格把控讲解节奏与内容准确性,确保不同年龄层的观众都能“听得懂、记得住、感兴趣”。

  “原来城墙砖上的名字不是装饰,这是古代‘质量追溯系统’!”一位跟随家长参观的小学生指着城砖铭文惊叹。志愿者左同学解释道:“这些刻印着府、州、县及工匠姓名的城砖,正是明代‘物勒工名’制度的体现,我们希望通过讲解让大家理解,城墙不仅是石头堆砌的建筑,更是古人智慧与责任的见证。”

暖心服务:

守护文化传承的“最后一公里”

  除讲解外,其余志愿者分散在博物馆出入口、文物展柜、互动体验区等重点区域,协助维护参观秩序:引导游客规范拍摄(避免使用闪光灯)、提醒轻声交流以保护文物环境,并为老年游客、残障人士提供轮椅指引、路线规划等个性化帮助。

  同时,团队还承担了“实践观察员”角色,记录讲解志愿者的服务表现,收集游客对展览内容的反馈建议,为后续志愿服务优化积累数据。在学期末的志愿服务中,接待了学院内9个团支部的集体参观并进行免费讲解及志愿体验环节。

  在南京城墙博物馆的实践活动中,志愿者们以行动践行文化传承使命,在南京城墙博物馆这一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实践舞台上,不仅书写了青春与文化交融的精彩篇章,更让这份历经岁月沉淀的城墙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鲜活的生命力,成为连接传统与未来的生动纽带。

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:2025/09/28 14:42:40